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惠州市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开展强化环评质量监管、提高环评服务效能的专项行动,使出“严审批、优服务、强监管”组合拳,在守牢环境质量底线的同时,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期,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日常环评审批过程中,发现部分项目环评存在建设单位主体责任缺失、环评单位内部质控流于形式等问题,立即约谈了有关项目的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并以此为契机推出系列服务升级举措,同步部署环评质量“强监管”与服务效能“再升级”行动。
坚持全面加强环评质量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排查机制,深入核查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会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环评造假、环评工程师挂靠等违法行为,约谈了非全职技术人员参与环评的责任单位,通报了环评文件数据失实、源强错漏、污染治理措施虚化等质量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失信扣分处理。在环评审批过程中,明确环评报告的整改期限,要求责任主体倒排工期,限期完成环评报告的修改,确保环评技术服务优质高效。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 协同提高环评审批效能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切实履行环评工作的主体责任,对环评报告的内容和结论负责,督促环评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内部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从源头保障环评文件质量。
坚持持续发力,定期开展环评文件质量抽查复核,重点复核石化、表面处理、危废处置等高风险行业以及信用等级不高的环评单位及环评工程师编制的环评文件,2025年累计抽查复核环评文件60份,通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3宗。同时,不断完善环评文件评估审核机制,印发《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全市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要求技术评估单位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和分级审核制度,完善内部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制度,并督促环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完善环评文件,提高评审工作效率。
积极探索环评领域改革,实施环评审批“容缺受理”,在办理环评手续时,建设单位对缺失的非关键性材料作出书面承诺后,审批部门即可先行受理并进入审核程序;建立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于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主动靠前服务,安排专人对接,提供“一对一”指导;推行“打捆审批”、“两证合一”,印发实施《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打捆审批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惠州市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衔接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试点开展环评报告表打捆审批、环评与排污许可协同审批,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始终秉持“质量是生命线、服务是竞争力”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更严密的环评质量管控机制消除侥幸空间,以更高效的审批服务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以更透明的监管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打造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