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环保部门在接到群众投诉举报后,会在几天之内上门核实,并告知企业投诉举报的具体内容(不会告知投诉人情况)。如果是重大案件线索的,可能会暂缓告知具体投诉内容,待情况查明后再告知。当你的企业被投诉举报之后,建议采取下面的措施,以避免出现更大的风险。
企业是需要负责任的,被投诉举报后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当环保部门人员上门核实情况时,可以这样说:请问投诉我们什么情况,我带您去现场核实。
这是因为90%以上的投诉件,都会聚焦某个具体的点,比如是噪声、气味、污水,一般没有投诉环评没验收、台账没记录的。这样说还有一个好处是,帮助环保部门把关注点聚焦到投诉问题上,节约彼此时间。
到了投诉的问题点位后,核查人员一般会实地查看、开展监测、走访群众、调阅资料等,建议积极配合,配合核查人员快速、深入了解举报事项的真实性和具体情况。
提醒您注意一个关键点:如遇到投诉噪声、气味、污水的,可能会现场监测,有时是核查人员和监测人员一起,有时是核查人员走后监测人员还继续取样监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高度重视这个环节,全程陪同,因为监测数据是判定是否违法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如果初步判断投诉属实或基本属实,要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加以整改。在这个过程中,建议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注意整改措施要聚焦解决问题。请按照企业环评文件、排污许可证上的要求,逐一对照制定。注意整改措施要报给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有时会提出这个要求,有时不会,不管会不会建议您主动报过去,这是表明企业整改的态度。
二是注意快速反馈整改成果。因为群众投诉都有一定的答复时限,企业如果赶在这个时限(各地规定的答复时限可能不同,请务必问清楚)之前完成整改,环保部门回复群众时,一定会帮你写上的。如果在回复前,还没有完成整改或是完成了没及时向环保部门反馈,回复群众时没有写上整改情况,那就可能造成再次投诉。
三是主动公开公示整改成果。高效合规完成群众投诉内容整改时,也可以通过工厂的电子显示屏、企业网站等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开整改完成情况。
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轻微的问题,只要整改得快、好,不会动辄追究法律责任的。
在整改问题的同时,建议对查证属实的内部责任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或内部责任追究,这是预防问题再次出现的必要措施。
另外一方面,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的环保问题匿名举报机制,比如设立“吹哨人保护基金”,鼓励员工通过内部合规渠道反映问题;如果是周边群众投诉,你又有绝对的自信,可以举行和环保部门或属地政府商量,开展企业“环境开放日”活动。
如果您的企业在完成整改后,还是反复被投诉,请认真分析投诉特点,找到投诉的真正原因。
这时候,建议您主动出击,排查是不是不光是环保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纠纷,比如拖欠工资、恶意竞争,这时就要采取其他措施多方化解。如果您认为是,建议如实向环保部门报告,环保部门会综合考虑、理性分析的。
如果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就是因为整改成效无法令投诉人满意,这时就要记录清楚您已采取的整改措施,保留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视频、监测数据等,并主动和环保部门联系,请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