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动态
政策动态
News Center
环保督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常态,地方政府日子不好过了。

督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常态。

国家环保督察办28日通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最新进展。截至6月25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基本完成第二阶段下沉督察任务。6个督察组于2018年5月30日至6月7日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实施督察进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指出,开展国务院大督查和专项督查,对积极作为、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和政策激励,对不作为的严肃问责。

近年来,为推动各项改革政策落实,中央成立了多个督察组。督察组所到之处,动真格、办实事,这让不少不作为的地方政府得以整改。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未来督察会越来越成为常态化,不仅是环保、国土、安全,甚至教育都有必要常态化督察,但不能花架子、走过场,如果猫捉不住耗子,甚至被耗子戏耍,这种督察就是劳民伤财。

196.jpg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为何督察?

地方政府听到督察组或许很“头疼”。因为中央派出的督察组每到地方,一定是直击痛点,对落实政策不到位、地方政府不作为,以及地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督促,检察,根治隐患。

唐任伍表示,督察是一种提升政府效率和公信力的有效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保证政策出了中南海不变味、不走样和能及时矫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曾在接受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项目落实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所以过去地方政府愿意做项目,但是由于近年来反腐倡廉,地方政府灰色收入减少,不愿意接手项目建设,形成消极氛围。所以,对重大投资项目的督察很有必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如今到底地方要接受哪些中央层面的督察?除了在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中央环保督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方要接受来自中央层面的督察还有国家海洋督察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税收执法大督察等。

督察组到地方后发现问题之后呢?据悉,督察组会对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并按程序移交地方政府。同时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正犹如一名“党政医生”,发现病情并开出药方。

195.jpg截图来自:中国政府网

以中央环保督察来看,截至6月25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累计向被督察地方转办交办23087件;各被督察地方完成查处12409件,其中立案处罚2579家,罚款25096万元;立案侦查208件,拘留235人;约谈1065人,问责1939人。

另自年初以来,国家海洋督查组也对海南、河北、辽宁、广西、福建、江苏等地的围填海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督察什么?

绿水青山保护不到位需要督察,所以中央环保督察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破坏严重问题进行了督察和问责。

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多也需要督察,所以山西省娄烦县和文水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在2018年初被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约谈。

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围填海行政处罚流于形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多省被督察并要求整改。

但其实,督察组不仅仅关注大项目、大事件,对于贴近民生的问题,督察组同样很关注。

河南郑州的一家养鸡场两年前就被生态环境部发现存在空气和噪音污染,两年过去了,问题依然存在,近日就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了。

从动员到问责,效果转变也很明显。针对地方不作为行为,近年来开展的督察工作以“通报一个,教育一片”的形式来进行震慑与警示。

唐任伍就表示,从目前来看,近年来的督察一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震慑作用;其次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同时,还能使上层听到底层的呼声。

让督察成为常态

督察从推出,到如今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多个地方已在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常态督查机制。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从宽松软到现在从严从紧从快处理,环保问责今后将成为常态,让不重视环境问题的人意识到理念错误,让没有认真履行责任的人切实履责”。

高压之下,前进的步伐必然加快。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建议,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环保督察法制化建设,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环保督察基本制度、工作程序、责任机制等,使环保督察工作有法可依。

此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还建议,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可以多管齐下。比如对地方政府工作提出进行第三方评估,这和督察组有一定差别,但对地方政府也是一种鞭策。

来源:国是直通车




© 2021 广东绿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49041号-1